InteractionFitness_banner

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

什麼是德國訓練學? (一)




筆者每次翻德國訓練學課本,腦中就浮起金庸筆下的張無忌學太極劍

張三豐使了一次太極劍,張無忌看清楚了,張三豐叫他想想,過了一會兒,張無忌已忘了一大半。 張三豐微笑演示了第二次,但這次和第一次竟沒一招相同,張無忌表示還有三招沒忘,沉思半晌後,滿臉喜色叫道: 這我可全忘了,忘得乾乾淨的。"


    (圖片來源: http://goo.gl/z3J5Rb)



德國訓練學是種神奇的學科,越看越多,就發現自己好像忘越多。(謎之聲: 是記性差吧....)

 By the way, 什麼是德國訓練學呢,簡約的說,就是個持續成長的架構。

德國是最早將訓練學設定成獨立學科進行教學和科學研究的國家,東德在1950年代,即已建立初步架構,透過由上而下,一條龍的將訓練學架構搭建在整個國家的運動體系。各種運動生理學、生化學、生物力學、營養學等大範圍的基礎科學進步,加上各種運動訓練的實驗與經驗歸納,人類對於運動的了解越來越多,訓練學也持續修正和成長,統整基礎學科與實務經驗。


左圖為1971年,東德萊比錫體育學院的學者Dietrich Harre所出版之訓練學課本。
(圖片來源:
goo.gl/qLQ4U6)



 隨著科學、教練經驗、科技等進步,訓練學也持續更新。
圖為2014年,老當益壯Dietrich Harre持續為訓練學課本充實的最新版。
(圖片來源: http://goo.gl/LkOgBD)


左圖為2013年,由德國在耐力訓練頗具盛名的Prof. Neumann及 Prof.Kuno Hottenrott 所出最新版的訓練學課本。書名的德文為訓練科學,"訓練科學"和"訓練學"這兩個名詞使用,在德國爭論多時,有人認為訓練學名稱是1950年代草創的名稱,隨著後來科學發展及訓練驗證,應把名稱改為訓練科學。因此,市面上書籍,有些作者會使用訓練學,有些作者會使用訓練科學。
(圖片來源: http://goo.gl/gtfiym)









左圖為訓練學的中文版書籍,由運動能力診斷與訓練調整研究中心主持人,張嘉澤博士於2014所出新版。張嘉澤博士畢業於德國科隆運動大學,旅德多年,回國後引進德式訓練系統,教學與訓練實務上皆有傑出表現。
(圖片來源:運動能力診斷與訓練調整研究中心
網址: www.spdi.idv.tw
)












以上,訓練學在科學上雖是個新興學科,但年紀都可以當筆者的爹了。前述說到,訓練學是個整合學科,統整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和各項實務發展的經驗,從不同的遠近視角將訓練分層描述。




 









如上圖所示,在最底層從總體概念描述了訓練系統如何運作。運動能力診斷與調整在1980年後越來越著重,訓練漸趨更細緻的科學化,希望訓練所有措施都能有數據指標來校正,讓執行與計畫更有效率。因此,這一層可了解到,運動訓練系統非單向執行,而是執行並保持回饋調整,只有更好,沒有最好。
 
往上一層,用較小的視角介紹人的技術學習、體能交互關係、以及生物適應。人不是機器人,不是亂操、硬操,no pain, no gain,苦練是通往金牌的必經道路這類單向概念口號可直接套用,必須從生理學出發,把交互關係與生物適應的概念放進考量內。

往上視角再更小了,體能類再被分為更細的項目,這層你會知道每個體能項目該如何練、體能如何配合專項發展出配合專項所需要的能力。
 

知道訓練的系統,跟各項能力如何鍛鍊後,已經滿手工具了 。(os: 阿 不就好棒棒)  相信很多人常困擾的不是怎麼練,而是怎麼去安排,如何在合適的時間做出合適的事。再上一層就是來處理這問題,讓你知道該如何思考合適的排列組合。到此美好了吧? 拍寫,這不是童話故事,並沒這麼完美,你知道明天世界會發生什麼事嗎?  應該不知道吧,如果知道,跪求下期樂透號碼........。未來充滿許多未知,訓練也是一樣,思腸掛度絞盡腦汁安排出最合適的課表,也規律訓練,但身體不一定都照劇本走,過程會有很多無法預知到結果,而有了停滯或下降,所以這層也包含了訓練症狀和對策的概念,再有問題發生的時候,找出影響原因去進行調整。

以上,簡介了德國訓練學和大綱的系統分層,之後會持續推出此系列文章,借個說書人的連接語,欲知詳情,請先自宮,阿,說錯,是請待下回分解。 








 關於作者:

 kg, 國立體育大學競教所,前競技啦啦隊選手。









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