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nteractionFitness_banner

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

廉價的憤怒

不同以往的文章,本篇與「體能訓練」的直接關係不那麼大;然而由於也牽涉到教練工作的層面,背後的生理機轉也與體能訓練的原則相輔相成,值得與讀者共饗。

為什麼在社會上充滿那麼多令人憤恨的事情?為什麼電視新聞老是撥行車紀錄器,打開臉書總是會看到有人轉po靠北健身的貼文,你的朋友動不動就用LINE轉截圖告訴你哪個體能界的名人又錄製影片罵了什麼部落客,籃球U18中華隊的訓練影片一貼出來就吸引到上千則的批評譏刺,而商場上手段低劣的負面行銷又老是擁有最高的瀏覽量?

這一切都是因為人們愛看。人們喜歡憤怒,而且跟著眾人一起抒發憤怒的感覺很爽。


電影中的浩克,原始設定其來有自:憤怒的胃口,是會被養大的。
(圖片取自:http://moviepilot.com/movies/hulk-sequel)

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報導 (APA, 2016),當你感覺到憤怒時,「發洩」幾乎是最差的一種解決方式。因為雖然在發完脾氣的當下,心情會得到紓解;但長此以往,卻會讓人的性情轉變得更暴戾、更加主動地去尋求憤怒的來源,更毫不保留地去宣洩你的不爽。

因為發脾氣就像心情的止痛藥。世界上幾乎所有被濫用的毒品,嘛啡、海洛英、安非他命... 都是某種形式的止痛藥;你對它的依賴越深,下次所需要使用的劑量就越重。情緒的宣洩也是同樣道理,你每發作一次、就等於「獎勵」自己一回,下次需要的憤怒就更強烈,發洩的做法也就要更誇張。發完脾氣的心情好,其實等於是在自我暗示:「幹得好!生氣有理,鬧事無罪!」



而在運動場上,又有多少時候,憤怒真的能夠帶來正面的結果?

憤怒會讓人失去決策能力,在技擊運動中,多少次我們看過選手因為打到「殺紅了眼」而提早耗盡體力、最終被擊垮?或者是譬如說在賽車運動中,場下互噴垃圾話,操弄不實指控搞得敵對陣營分心團團轉,導致真正上場爭勝時反而拿不出該有的表現甚至失誤撞/摔車?


在場下把跟競爭對手的關係弄僵,真的是幼稚不負責任的作法嗎?
其實那是最高層級的心理戰。(圖片取自:tresruedas.wordpress.com)


在教學場合亦然。回憶一下小時候在外犯錯,被媽媽罵說「回家要好好修理你」的時候,當下的心中都在想什麼?絕對不是忽然明白自己「做錯」了什麼事、因此學會以後不要再犯,而是開始擔心回家屁股要挨多少掃把棍。甚至,如果覺得自己是被冤枉的,各種幼稚的憤恨念頭都會浮現。



多數人並不明白,運動場上的憤怒應該要是有策略性、帶有明確目的的。在決勝瞬間,憤怒可以激發超凡的力量和速度。又或者如教練對運動員發脾氣,應該只是某種刻意的「做作」行為而非真實情緒表達,目的只是為了要在當下最快終止錯誤、傳達明確訊息。

在國家地理頻道的「報告狗班長」節目當中,可以看到西薩教官在教導頑劣作怪的家犬時,偶爾會用腳在狗的側臀踢上一記。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虐狗,而是為了讓狗從吠叫或者咬人的動作中忽然分心、不良行為遭到打斷,而把注意力轉到主人的態度上。這過程中並無任何認知或理性思考的成份存在,而是完全利用行為制約、利用動物的「reactive」本能。

同樣的態度,當然也可以應用在對人的技巧。尤其是對於兒童和青少年,認知功能尚未發育完全,判斷他人的情緒和意圖時、大腦皮質的活躍模式與成人不同。因此責罵和說教,經常難以發揮預期作用,然而「喝制」卻通常是最有效的。


嚴厲的態度,是用以說明堅定的原則,而非升高敵對的衝突意識
圖為西薩米蘭糾正受虐狗 Holly 對飼主餵食過程中、手持食物的攻擊行為
(圖片取自:www.psychologytoday.com)



即便是菁英層級的運動員,在比賽的高張力情境之下(無論是因為心理壓力狀態,或者單純由於高強度負荷造成大腦缺氧、認知功能減弱),通常對他人「情緒」的應對方式也是只有反彈一種,而缺乏思考判斷的能力。故,教練突然迸出的怒吼,經常能有效獲得運動員的注意;但連珠炮精神消耗式的叫罵,則總是無法奏效。因為對運動員來說,那反而是造成分心,阻礙當下訓練課目的執行或比賽的繼續。



實際應用上呢?運動員在賽場上應該怎麼面對自己的挫折或憤怒?

讓現況能「為我所用」是最好的方法。既然情緒的發洩,在短期有正面效果,那就容許給自己三句咒罵的機會。三句以內,要把焦點轉移到下一個時刻。剛發生的錯誤已是過去,已發生的傷害無可避免,但不要讓已發生的事實繼續傷害你即將有的發揮。

Be proactive, not reactive -- 主動出擊、掌握局勢,客觀的事實可以有主觀的解讀。也就是,把情勢轉變到對自己有利。

也許你會說,這不可能做到啊!你看裁判不公/教練有私心/協會好爛/學長欺負我/隊友鬧彆扭/家人扯後腿/鄉民網路霸凌,情況這麼糟糕,我怎麼可能不生氣!當事人又不是你,少在那邊唱高調講那麼多!



如同有酒癮或者嗜吃甜食的人,走進超商,站在冰箱前面駐足良久、心理面天人交戰掙扎個半天一樣,這些都是不理性的作為。你在讓情況掌握你,你只是在就外在現況做出沒什麼道理的生物反應... you are being "reactive."

告訴自己「今天我選擇不喝酒/不買零食飲料,我可以作主」,就能直接走出這個情境。你可以「選擇」不要生氣;你可以「選擇」讓自己的憤怒別再那麼廉價。而一旦你意識到自己其實握有選擇權,你就獲勝了。

Be proactive.



[參考資料]

APA (2016). Controlling anger before it controls you. Psychology Topics. Retrieved from: http://www.apa.org/topics/anger/control.aspx

Segal, J, & Smith, M. (2016). Anger Management. Retrieved from: http://www.helpguide.org/articles/emotional-health/anger-management.htm

IOC (2013). Sports Psychology -- The Winning Mindset. Athlete Learning Gateway Online Courses. Retrieved from: http://onlinecourse.olympic.org/course/index.php?categoryid=2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